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发展全局,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得到人民认可、能否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和时代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决心之大、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将污染防治纳入“三大攻坚战”,中共中央、国务院2018年6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2021年11月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党的十九大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作出了全面部署,首次将“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党代会报告。党的二十大报告专用一个部分的篇幅就推进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战略部署,为我们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锚定了目标、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这一系列决策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
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了系统部署和安排,正式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性
这一重要思想进一步丰富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动力等,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二、思想内涵
具体地,这一思想集中体现为“生态兴则文明兴”的深邃历史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严密法治观、“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民行动观、“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共赢全球观。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八观”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其核心要义集中体现在以下“八个观”:
1.生态兴则文明兴的深邃历史观。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为基础的条件,是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石。无论从世界还是从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看,生态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文明的兴衰演替。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留下根基,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2.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中的更加突出位置,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刻揭示了发展与保护的本质关系,指明了实现发展与保护内在统一、相互促进、协调共生的方法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的过程、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的过程。必须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
4.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和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特点,期盼享有更优美的生态环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良好优美生态环境新期待,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5.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依存实现循环的自然链条。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和草。必须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进行整体保护、宏观管控、综合治理,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
6. 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严密法治观。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必须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体系,发挥制度和法制的引导、规制功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7. 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民行动观。优美生态环境为全社会共同享有,需要全社会共同建设、共同保护、共同治理。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
8.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共赢全球观。生态危机、环境危机成为全球挑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独善其身。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建设生态文明既是我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有效实践,也是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和中国贡献。
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要内容集中体现为“十个坚持
1.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
2.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
3.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5.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6.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
7.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8.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9.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
10.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责编:何慧
来源:汝城县融媒体中心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发布
省委管理干部任前公示公告
勿忘!这些数字,是中国人心里无法愈合的伤疤
习近平在越南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关于越南,一图了解→
习近平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总书记上海行|记者手记:一以贯之的初心和深情
时习之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地方考察调研强调科技创新
下载APP
分享到